要专心引才,下好“关键棋”,助力人才“引得进”,心态要开放、需求要精准、方式要灵活。要放心用才,下好“指导棋”,促进人才“用得好”,搭建用人平台、拓宽发展空间、创新分配模式。要真心爱才,下好“长远棋”,确保人才“留得住”,递好“橄榄枝”、栽好“梧桐树”、筑好“温馨巢”、建好“护林队”。 以上这段文字,是8月10日大渡口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部分内容,鲜活又生动。会上提出的“‘4+N’人才工程”“让‘公园大渡口’成为接纳人才的渡口”“让‘多彩艺术湾’成为汇聚人才的港湾”等表述,引起了市民和网友们的热议,现略摘编几条网友来稿观点,以飨读者。 从“抢过来”到“抢着来”,人才工作要做到引用结合 当今社会,创新是第一动力,人才则是第一资源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引才聚才是实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前提,也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我市各区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区(县)战略,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招才引才,如渝中区、沙坪坝区、两江新区,在引、用人才工作上出台了不少妙招。各区县的“抢才”大战,推动了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,让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。但是也要看到,人才工作是系统性工程。人才的引进、培育和使用,人才工作的有效落实,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,长效推进。因此,做好人才工作,要因地制宜,走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路子。比如,引进人才时就不能贪大求全,盲目攀比。在此次大渡口区实施的人才工程中,该区就明确提出实施“4+N”人才工程,这几大工程从当地区情实际出发,既接地气,又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(赵杰昌) 人才引用要充分发挥区域主动性 如今,全国各地都极其重视人才队伍建设。各地在人才的引育用留方面大下功夫,归根到底是想让人才能植根区域发展而发展、让区域依托人才集聚而兴盛。大渡口区依靠发展定位招揽人才、助推人才发展,立足区域特点、借力使力,打出了一套区域发展和人才建设的组合拳,为其他区县人才工作提供了比较实在也比较合理的借鉴经验。“种得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,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源头活水。在大力开展人才建设工作的同时,更主要的也许还是立足区域定位和优势,把区域“第一资源”转化为人才建设的“第一动力”,用得上、看得清、育得准,才能为人才提供最适宜的生态空间、培育环境,才能让人才充分涌流,促进区域与人才形成最大的合力,让人才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。(徐侨) 好的人才政策,如何落地更重要 重才,引才,留才,用才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在为大渡口人才工作会议上的利好政策点赞的同时,也要对人才工作多一些思考。许多地方,一说起“引才”就会被网友嘲讽,甚至有些人会站出来以身说法,证明某地所谓的人才工作如何不靠谱。种种看似“揭短”“打预防针”的行为背后,其实还是人才工作做得不实不细引起的。对一地而言,吸引人才奔赴而来,本就不容易,如果相关工作做得不实不细,不能接续前期政策措施,许下的承诺就可能变成无法兑现的“白条”,人才们期待的干事舞台就可能变成“表演”的戏台,如此种种,不仅会让远道而来的人才大失所望,也会丧失引才机会,丢掉发展契机,长远来看,会伤及自身发展。这种预警与担忧,听起来不好听,但却关系着人才工作落地的实效,需要拿出“绣花”功夫,谨慎待之。(何林) 校对:卢春花(实习生) 主编:饶思锐 审核:单士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2645.html |